本刊记者 陈志明 通讯员 舒婷婷 本版摄影 陈张坤
热闹的写春联送福字、有趣的科普知识有奖竞答、专业的医疗义诊服务……1月15日下午,由区委宣传部主办、春晓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承办的2020年北仑区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在春晓街道合宅村文化礼堂正式启动。
“三下乡”活动中的卫生下乡活动一直备受群众关注。活动现场,区卫生健康局的医务人员带来了测量血压、健康咨询、健康宣教等服务,村民们有序排队,等候检查。
“您高压150,低压110,平时多注意饮食,少吃点油腻的食物。”医务人员一边量血压,一边耐心地叮嘱。“下雨天,他们把服务送到了家门口,真的太感谢了。”在量完血压后,今年66岁的村民柯国翔说。
不仅医务人员忙得不可开交,文化下乡展位同样大受欢迎。“老柯,你看,这个木质茶桶今天倒是头回见。”“是啊,还有这个朱漆提桶,好新奇啊!”提篮、茶壶桶、藤编竹篓……在浙东民俗文化展“流动博物馆”前,一件件老物件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良久,勾起了不少人的“怀旧情结”。今年69岁的村民柯国信告诉记者,很多老物件家里都曾经用到过,今天再次见到,承载了满满的回忆。
中国港口博物馆讲解员赵玲玲告诉记者,“流动博物馆”充分利用馆藏资源,同时征集民间文物,采用突破式的“实物展览”和人性化的“点单服务”模式,将传统文化、历史文化送进社区,送到普通市民的家门口,受到了不少市民的欢迎。
在活动现场,中国港口博物馆还推出了扫码关注港博公众号领取小礼品活动,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。此外,印有港博字样的水杯、纸巾等日常生活用品及宣传页也大受欢迎,很快发放一空。“我今天领了不少图书,打算带回家给我的两个孙子看。”不少村民领完图册,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。
传统美术白峰漆塑、船艇技艺胡琴制作、传统舞蹈跑马灯……在文化下乡活动展位,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,展示了我区省级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以及近年来北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举措,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。“通过加强非遗宣传工作,使村民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,更好地保护传承民族文化,让非遗‘活’起来,让更多的人把非遗‘传’下去。”展位上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。
这边的文化、卫生活动精彩纷呈;另一边的科技活动同样吸引村民眼球。区科协、区科技局带来的科技咨询、科普资料赠送等活动,让村民们增长了见识、开阔了眼界。“拿回去好好瞧瞧,也给家里人普及下科学知识。”村民张信吉拿着一本科普宣传册说道。
据了解,今年是我区开展“三下乡”活动的第24个年头。20多年来,我区“三下乡”服务内容不断丰富,服务规模不断扩大,服务方式更加灵活。与此同时,各级各部门把集中服务与常态服务结合起来,使“三下乡”成为了常下乡、常在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