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记者 刘盈蓉 通讯员 项婷婷)“拍照时最好横向拍摄,要抓住构图的角度”。近日,大碶街道坝头社区多功能厅里,20余名社区“小巷管家”正聚心会神听老师讲解手机的拍摄技巧。这是坝头社区推出的“小巷管家”社区居民骨干自治能力提升项目的内容之一。
作为一个典型的老城区社区,坝头社区小巷小弄多、设施老旧、老年居民多、出租户多。社区共有9名社工,每位社工人均服务居民数量达1000余名,无法满足网格治理精细化服务管理要求。
走访中,社工们发现每条巷弄基本都有党员、德高望重的乡贤、热心志愿者等,他们热心主动,也有助人和参与社区治理的意向。但他们多数缺乏必要的工作技巧,存在社区治理效率不高等问题,如何提升组织沟通能力、助人技巧,让他们有效参与社区治理?
于是,针对居民骨干能力提升的培养项目应运而生。除了手机拍摄技巧课程,社区还根据实际情况,为“小巷管家”量身定制了情绪管理与沟通、调解实务与技巧、基层治理案例沙龙、抗逆力培训、垃圾分类督导等专业课程。
“以前社区居民一有问题或矛盾,总是先上报社区要求解决。我们想通过对居民骨干们的理念培育、能力提升、团队建设等,发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潜力,提升‘小巷管家’的自我服务管理和解决问题能力,使‘小巷管家’成为社区的观察员、信息报送员、矛盾化解员、政策宣传员,实现‘串百家门、知百家情、管百家事、解百家难、暖百家心’的‘五百’社区微治理服务模式。”坝头社区党委书记张维珍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