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范围东临岩河,西至富春江路,北靠骆霞线,南抵泰山路,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。经过多年建设,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已成为新碶街道工业经济的核心地块,北仑工业发展最重要的集聚区块之一,在我区的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。目前,基地内以纺织服装、精密机械、汽车配件、电子信息、高档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产业为特色。
近年来,大港基地以区委、区政府“双城”战略为指引,以全力打造“246”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区为目标,按照“按业分类,因企施策”的思路,大力开展转型升级、资源整合、狠抓低效企业改造。通过“腾笼换鸟”、“退二进三”、依法流转用地、建设企业园中园、技改提升等方式,坚持以“亩均论英雄”,对低效企业进行转型提升。
2020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对全国上下带来了巨大的冲击。虽然时值春节长假,大港基地内的企业家们心中泛起了忧虑——面临疫情严峻形势,众多外来员工返回老家过年难以返仑,如何安全复工复产,让企业步入正轨。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办公室急企业所急,从大年三十开始,紧锣密鼓地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,迅速建立了复工工作组。在时间紧,任务重的情势下,大港基地办复工工作组迅速建立工作流程,妥善应对阶段工作重点,发挥连续作战精神,通过分片区推进的方式,不断攻坚克难。从2月10日首批企业复工到3月10日,仅用了一个月时间,大港基地内的145家规上工业企业复工比例100%,规下工业复工比例近99%。1-4月份,基地内规上工业企业产销均已达去年同期水平。
时间进入到6月,虽然新冠病毒疫情仍然对国内外经济造成较大影响,大港基地已调整好低效企业转型提升的工作节奏,继续稳步有序推进这一工作。
位于嫩江路的某电子科技企业,此前由于产业转型困难而陷入低效泥潭。采取“腾笼换鸟”“退二优二”手段,以引进智能制造和电子元器件产业为主,开展企业园中园建设。通过宁波三E智汇创业园平台,打造生态型、低密度、智能化,集研发、生产、营销、物流于一体的新型创业园区。园区一期面积近2万平方米,入驻企业可享受管理咨询、市场营销、人力资源、财务管理、投融资、政策申报、法律援助等全方位的辅导和服务。虽然受疫情影响有所波折,但经过政企各方努力,目前该园区场地入驻率已达70%。
位于大港一路的某汽配工厂地块,实施“腾笼换鸟”“退二进三”,发展现代服务业,建设信天下汽车商业综合体。目前,总投资5000万元的东风英菲尼迪4S店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,已接近完工开业,预计年销售量可达500辆,预期亩均效益提升明显。
位于黄海路的某园艺用品企业,抢抓疫情期间国外消费者居家隔离,对园艺用品需求量大幅增长的市场机会,赢得了一批订单。针对复工初期面临一线员工缺乏,订单难以及时交付的难题。该企业负责人想出种种招数,为订单及时交货解决了燃眉之急。比如采用了员工将产品带回家组装的方式,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,还为员工家属创造了一定的收入;鼓励返岗员工加班赶工,依照国家法定标准发放加班薪酬。3月底前就实现了全员复工、全面复产。目前订单充足,企业1-4月税收相对去年同比增加83.4%。
此外,凤洋二路某钢管工程企业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风电建设的契机,加强技改提升,为海上风电场进行钢管桩配套。今年产销两旺,利润猛增,1-4月税收同比提升161.2%。峨眉山路某食品公司,在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时,充分挖掘自身产能,拓宽业务渠道,开展代工业务,形成了淡季不淡、旺季更旺的良好局面,1-4月税收同比增长49.1%。
接下来,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继续坚持“亩均论英雄”理念,贯彻北仑区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与亩均税收挂钩的政策,倒逼企业转型升级,提高亩均效益;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土地高效率利用为主线,加快实施基地产业用地再开发,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|